12月31日,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海洋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务厅、省林业局、省气象局6个单位开展2025年1月暨元旦假期自然灾害风险研判。研判情况及防范建议如下:
一、预测预报情况
(一)气象灾害风险:预计2025年1月,我省气象灾害风险主要有:一是气温。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4~1.0℃,其中:陵水和三亚平均气温20.0~21.5℃,本岛其余地区17.0~20.0℃;我省可能会出现轻度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主要冷空气时段出现在上旬前期、中旬前期至中期、下旬前期,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中旬中期。二是降雨。三亚、昌江、东方、乐东的月雨量3~10毫米,本岛其余市县10~40毫米,各地较常年偏少20%~50%。西部地区干旱维持并发展,但出现大范围气象干旱的概率很小。
元旦假期(2025年1月1日),本岛以多云天气为主,最低气温16~20℃,最高气温24~28℃。
(二)水旱灾害风险:截至2024年12月30日8时,全省水库蓄水量为73.72亿立方米,占正常库容85.7%,较多年同期偏多25.3%(14.87亿立方米),除琼海、澄迈、临高、昌江4个市县外,其他市县水库蓄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多3.9%~175.2%,松涛、大广坝、红岭以及万宁市万宁、东方市陀兴、乐东县长茅、三亚市大隆等7座大型水库蓄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多14.1%~68.8%。重点供水水库总体水量较充足,灌区范围内出现较大范围用水紧张和旱情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已降到死水位的27座水库灌区发生小范围局部旱情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2025年1月,南渡江龙塘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万泉河加积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昌化江宝桥站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目前三大江河及中小河流站点已进入枯水季节,发生超警和流域性(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小,但局部强降雨可能造成中小河流涨水。
(三)海洋灾害风险:预计2025年1月,海洋灾害主要风险为:一是海浪。预计受台风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南海可能出现 0~1 次巨浪以上的台风浪过程。二是天文大潮。1月1~4日、11~16日、29~31日,海南岛沿海将出现3次天文潮高潮位过程,海口市秀英、东方市八所、文昌市清澜、乐东县莺歌海的天文潮位较高。
(四)地质灾害风险:预计2025年1月,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性较低,但岁末年初各地进入建设工程的加速期,矿山开采、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切坡建房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五)森林火险:预计2025年1月,上旬中后期、中旬后期、下旬中后期,部分市县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可达3级(可燃)。
二、防范措施建议
(一)做好森林火灾防范工作。一是加强火源全方位、全过程管控,严格野外用火审批监管。科学制定林下可燃物清理计划,加大对风险隐患及“五周五缘”重点区域林下可燃物的清理力度。二是加强巡查巡护力度,严格检查劝阻野外民俗用火,坚决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三是通过电视广播、短信提示、自媒体资源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切实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四是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防火期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准备,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做好低温阴雨天气防范工作。一是加强寒冷灾害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及时组织开展寒冷应对工作,做好救灾救助物资储备,视情调拨发放相关救灾救助物资等款物,做好受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帮扶救助工作。二是及时向公众发布寒冷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做好个人防寒保暖等防护措施,加强城乡居民安全用火用电的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工作。三是加强种植业生产培训指导,适时对瓜菜喷施叶面肥等,提高瓜菜的抗寒能力;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做好畜牧业饲养管理和饲料储备。
(三)做好海上灾害防范工作。一是密切关注气象和海洋预报预警,严防海上大风、海浪等灾害影响,及时向海上作业平台、各类船舶、滨海旅游区发布防范提示信息,做好各类船舶、涉海旅游项目等海上防范措施,特别是关注游艇、冲浪等海上活动项目的安全管理。二是发布海上大风、天文大潮和海浪警报期间,加强滨海旅游景点和设施项目以及沿岸的安全巡查和防范,提醒游客做好安全防范。
(四)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一是持续做好矿山开采、铁路、公路、切坡建房、在建工地等地质灾害风险点以及水毁水利工程设施、病险水库水闸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临高县抱美一水库等在建水利工程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施工。二是做好冬春用水保障,着眼长远,提前谋划,科学制定供水计划,特别是蓄水量较少的市县和水库,要加强供用水管理,科学调度水量。
(五)做好元旦假期重点区域安全防范工作。一是加强滨海旅游区的安全巡查,及时劝阻游客不要到危险区域游玩,游客在海边游玩时注意潮汐变化,防止发生危险。二是游艇、商船等海上船舶要注意海上大风、海浪的影响。三是加强林区旅游景区景点的防火宣传和火源管控。
相关文档